農村、貧窮,當這兩個詞聯系到一起的時候,你的腦海里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呢?是雜亂無章昏暗破敗的古舊危房?還是崎嶇不平泥濘難行的鄉(xiāng)間小道?亦或是混合著家畜味道的泥土氣息?

曾幾何時這樣的場景也屢見于巴中的鄉(xiāng)野之間,勤勞而貧困的勞動者,住在低矮的土房中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用繁重的農活耕耘渺遠的夢想。
隨著國家精準扶貧及易地扶貧政策如火如荼的開展,這種景象就要成為歷史,一座座美麗新村即將在巴中的沃土上綻放!
我公司(四川省地坊建筑勘測設計有限公司)也積極參與到這項為農民圓夢,為農村增彩的宏大事業(yè)中來,完成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扶貧新村的規(guī)劃設計,運用自己的專業(yè)知識為朵朵如花般綻放的新村畫下絢麗多彩的一筆。
在各個村落的總體布局設計中,我們設計師長駐項目現場,多次走進田野,走近村民,細致踏勘地形,了解村民需求,并迅速解決各方問題,將原本是辦公桌上、電腦上的設計工作帶進田間地頭,進行即時、現場設計,確保每一棟房擁有最合理布置和最適宜朝向。

在規(guī)劃設計中,我們堅持堅持“小規(guī)模、組團式、微田園、生態(tài)化”的原則,充分考慮鄉(xiāng)村鄰里融洽,親如一家的風土人情,將若干戶組合在一起形成小規(guī)模居住組團,組團內部有交流活動空間,組團之間通過綠植進行生態(tài)劃分,同時在各村核心位置設立公共文化服務用房及公共活動廣場,使得各個組團內部及組團之間均可以極為便利的交流互動。還原一個熱情和睦,其樂融融的鄉(xiāng)村氣氛。

規(guī)劃中每家每戶每個院落都有自己的自留菜地,將田園融入院落組團之中,形成“榆柳蔭后檐,桃李羅堂前”式的微田園體系。

通過對用地情況的細致踏勘及分析,建筑布局依山就勢,順應地形,最大程度上保留現狀地形地貌,使建筑融入自然,而非改造自然。

建筑單體設計上,以基于現代生活方式設計的戶型為基礎,充分提煉川東傳統(tǒng)民居建筑元素,并加以提煉及簡化,使得單體建筑在建造成本經濟合理的前提下,實現舒適的居住體驗與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風貌。

規(guī)劃在對村民居住生活條件進行改善與提升的同時,也對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經濟結構進行了考慮,對周邊的林業(yè)經濟、林下經濟、鄉(xiāng)村旅游、經濟作物、天保林業(yè)等產業(yè)進行展望,力圖從根本上改善鄉(xiāng)村經濟狀況,以解決貧困問題。
改善農村生活質量,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是一部宏大而崇高的巨著,巴中的新村建設可能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章節(jié),但是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精益求精,認認真真寫好自己的那一筆,相信不久的將來,這樣的希望之花會開遍神州大地。
地址: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(qū)天府大道復地御香山67棟11層